发布能力清单、签约产学研项目,这场供需对接会聚焦算力产业
算力,是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数字时代有着重要作用。11月22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协同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资源供需对接活动举办,助力企业抢抓数算产业发展机遇,促进算力领域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会上,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发布了能力清单,并与合作单位进行了签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按照规划,当前成都正积极引导数据、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聚集,预计2026年实现算力规模超3万P,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配置优质资源要素。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能力清单发布
涵盖30多个应用场景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坐落于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畔。2021年6月,该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并被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2023年7月,该中心获科技部批复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以项目为引擎,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活动现场,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与华西医院罕见病研究院、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电科星拓科技有限公司、电信天翼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共同举行了协同创新签约协议。
据了解,未来中心将联合生态伙伴,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共同开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同时,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能力清单也在会上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该清单涵盖多元算力、算力增值、数据要素、载体空间、联合创新生态运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包含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工业仿真、生物材料等30多个应用场景,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算力需求,助力企业进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成都推进算力建设
2026年实现算力规模超3万P
会上,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建波博士以“超算与智算: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为题,为现场嘉宾分享了算力如何助力从0到1原始创新,以及超算支撑千卡量级模型训练、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经验。
王建波表示,过去30年间,超级计算速度提升了近50万倍,CPU+GPU的异构架构已成为主流计算平台。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超智融合正在重塑科技创新范式。通过建模驱动、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使能三种方式相互补充,超算正在从原来的计算工具升级为战略性基础设施,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提供动力引擎,并有力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创新。
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陈学义在会上表示,2025年算力网将开启3.0时代,建设算力网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等相关工作也将全面展开。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引导数据、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有效向制造业聚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源头活水”。例如将创新高能级要素配置方式,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提升数据算力供给质量,2026年实现算力规模超3万P。
强大的算力为相关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2024年前3季度,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超35%,今年有望成为新的千亿级产业。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
编辑 于曼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