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发现,自然界的神秘篇章与生态多样性的绚烂画卷
自2024年8月起,江西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江西片区展开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专项科学考察,目前,此次科考活动已进入收尾阶段,在本次科考中,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师生团队发现了一种脊椎动物新物种——黄岗山蝾螈,这是自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成立以来发现的第十一个新物种,同时也是第二个脊椎动物新物种。
这只正在水草中欢快爬行的生物体长约8厘米,背部呈现出橘红色并带有黑色圆斑,它就是刚刚发现的新物种——黄岗山蝾螈,与同属的其他物种相比,它具有独特的色泽斑纹、头部比例更长以及背脊不明显等多种体表特征,科研团队通过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数据分析结果,证实该标本为一个独立于现有任何生物的全新物种。
据专家介绍,与黄岗山蝾螈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原产于福建福鼎市的福鼎蝾螈,两者分布地的直线距离超过300公里,且远隔崇山峻岭,对于活动范围通常不足几十米的蝾螈来说,是什么地质变化让它们从同源异枝变为天各一方?这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据了解,我国每年发现的脊椎动物新物种不超过20种,而在武夷山地区能够不断发现新物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这里原本就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容易在其原有的基因资源中演化分支为新的物种。
专家揭秘:武夷山为我国对植被分布影响最大山脉之一,武夷山脉之所以能够频频发现新物种,是基于原本就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又是什么条件下形成了如此丰富的多样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武夷山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
武夷山脉作为我国东南部最高峻的山脉,也是对气候环境、对森林植被影响最大的山脉,据专家介绍,我国有三座山脉对整个中国大陆地区的植被分布、气候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北向南分别为燕山山脉、秦岭山脉与武夷山脉,由于武夷山脉距离我国东部、南部海域较近,且地质环境复杂,形成了海洋型向内陆型气候过渡带特有的微小气候,成为第三纪、第四纪冰川的避难所,分布了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模式标本地之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