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长强调财政韧性,确保全年预算目标达成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详细阐述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在发布会现场,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通过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财政部门加大了政策力度,加强了对重点领域的保障,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回升和向好发展。
蓝佛安部长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4年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好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持续保持较高的支出强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优化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完善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18月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8万亿元。
三是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督促地方用好增发国债资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工作,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19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支持项目超过3万个,用作项目资本金超2600亿元。
四是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认真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重点领域支出,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6%,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补充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科技、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增长10%,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1770亿元,下达651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扎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
五是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今年以来,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19月全国教育支出超过3万亿元,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70元,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和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
六是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按照一省一策,落实各项化债措施,中央财政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超过2.2万亿元的基础上,2024年又安排1.2万亿元的额度,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等,地方债务风险整体缓释,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蓝佛安表示,总的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明显,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促进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当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及预期。
“大家比较关注今年是否可以实现预算目标,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请大家放心!”蓝佛安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