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庆档发行策略,撤档背后的市场挑战与反思

时间:2024-10-17 阅读数:34人阅读

《出入平安》撤档背后,国庆档“打包”发行模式引发争议

《出入平安》领衔撤档背后,值得商榷的国庆档“打包”发行

文/庞宏波

继春节档四部影片集体撤档后,国庆档再次出现两部影片携手退出,10月3日晚,《出入平安》和《皮皮鲁和鲁西西》正式宣布退出国庆档,这两部影片的相继退出,既有内容质量的“内因”,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外因”。

今年国庆档新片多达10部,其中5部影片由猫眼一家发行公司发行,在映前阶段,不少影院经理反映猫眼将国庆档发行的所有影片打包与影院谈排片合作,整体达到了八成以上,这导致非猫眼发行的影片在初期排片上处于劣势。

从另一个角度看,超半数影片由一家发行公司发行,虽然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影片发行预算,但想要对所有影片面面俱到非常困难,发行端的“独家”影响的不仅仅是影片的利益,对于影院排片的“指导”以及吸引更多观众入场,都是不容被忽视的实际问题。

“打包发行”下,逆袭的几率是否被降低了?好片可能更难被“看见”,今年国庆档最大的特征在于影片数量多,共有10部新片定档,如果再加上9月27日上映的《变形金刚:起源》和依然有一定热度的《里斯本丸沉没》以及《出走的决心》,今年国庆档算是供给最为丰富的一个国庆档之一,类型也基本涵盖了各个类型,非常多元。

《出入平安》领衔撤档背后,值得商榷的国庆档“打包”发行

今年国庆档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头部,从预售表现来看,《749局》、《浴火之路》、《志愿军:存亡之战》暂列档期预售票房前三位,且三者差距不大,紧随其后的影片,互相之间的预售票房差距在200万以内,没有绝对的头部,意味着今年国庆档在机会上相对比较均等。

事实并非如此,如今倒推《出入平安》的撤档,一方面在于电影初期争取的排片极其有限,开局就进入了“地狱模式”;另一方面在于电影排片持续压缩,10月3日进一步压缩到了2.1%,尽管主创依然在坚持路演,但严重“排片掉队”导致影片的宣发动作无法将目标受众拉进影院,看不到逆袭的可能。

《出入平安》并不是一部小体量电影,电影导演刘江江上一部电影《人生大事》在2022年进入了15亿票房俱乐部,主演肖央、阿云嘎、古力娜扎也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度,再加上唐山大地震的题材,对观众来说具备一定吸引力,电影“掉队”永远无法回避的是质量问题,但对于《出入平安》这样体量的影片来说,上映前四天排片占比从8.8%下降到2.1%,是非常意外的,正是因为《出入平安》的“出局”,应该关注到“打包发行”可能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

电影国庆档发行策略,撤档背后的市场挑战与反思的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